從行的正義出發,為偏鄉載運一車車的微笑!

從行的正義出發,為偏鄉載運一車車的微笑!
交通部近年來將偏鄉建設、交通正義列為施政項目,陸續建設幸福巴士、幸福小黃、噗噗共乘等交通服務,翻轉偏鄉交通不便的既有印象。圖片來源:交通部新聞資料。
2022-05-30
文・整合傳播企劃
1901
高雄的美濃,曾是以菸葉、油紙傘聞名的客家庄,但近年因為高齡化與人口外移,大眾運輸的營運難以為繼。在美濃國小,有幾個學童住在十公里外的廣林里,父母要提前出門工作、照顧家中幼兒,學生上下學成了難題。自從有了可以事先預約到宅接送的「美濃GO」孩子們可以結伴上下學,家長安心,也減輕偏鄉的就讀壓力。

未來交通想像
全台357個鄉鎮中,有68個屬於低密度人口,組成多為老人或小孩,這些鄉鎮因為老齡化與人口流失,大眾運輸難以營運,讓交通上本為弱勢的老幼更難以出門。這些地區人口占比雖然不高,但面積上卻占三分之二個台灣,部份居民因為交通不便,就學、就醫都成難題。當城市中以分秒來計算下一班捷運到達時間,這些偏鄉除了科技的輔助,還需要什麼才能實現交通平權?!

高齡化社會催化交通落差

在高齡化、都市人口集中化的台灣,偏鄉有時未必那麼遙遠。

以高雄市來說,雖然是六都之一,但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數從不足百人到上萬人都有,人口少的地區公共交通營運困難,有些行政區公共運輸涵蓋比例僅40%;年輕人還可以開車、騎機車,但老人與小孩卻成為行動受限的族群。

用電話、line就可以預約,「幸福共享 美濃GO!」公車式小黃2.0上路後造福更多長者、學童行的需求,未來也將持續擴大規劃推動。(高雄市政府新聞資料)。用電話、line就可以預約,「幸福共享 美濃GO!」公車式小黃2.0上路後造福更多長者、學童行的需求,未來也將持續擴大規劃推動。(高雄市政府新聞資料)。

高雄市交通局111年1月推出幸福巴士美濃GO服務,以在地組織及在地車輛服務在地人之精神,提供老人及小孩在地交通服務。(圖片由高雄市交通局提供)。高雄市交通局111年1月推出幸福巴士美濃GO服務,以在地組織及在地車輛服務在地人之精神,提供老人及小孩在地交通服務。(圖片由高雄市交通局提供)。

2013年開始,高雄市為了解決偏遠地區公車營運效率的問題,推出了「公車式小黃」,將乘載率低的公車路線以計程車代替巴士,成果明顯大幅降低營運成本,減少補貼,高雄市進一步因應需求調整改善服務型態,例如增加路線彈性及採用預約制等,促進民眾行的安全與便利性,完善回家的最後一哩路;至今高雄市已經有58條公車式小黃路線,每年服務接近20萬人次,各縣市也紛紛仿效,提升非都會區的大眾交通運輸效率。「若沒有這些運輸的服務,老人家的就醫、小朋友的就學都成問題,當這個族群普遍小時候無法受到好的教育,未來的就業、所得都不會太好」高雄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建邦說明交通的平權,不僅讓偏鄉民眾更有行動力,更會進一步影響社會階級的流動。

高雄市交通局103年開始推動公車式小黃服務,以計程車取代傳統大巴,大幅降低營運成本,增加服務彈性(圖片由高雄市交通局提供)。高雄市交通局103年開始推動公車式小黃服務,以計程車取代傳統大巴,大幅降低營運成本,增加服務彈性(圖片由高雄市交通局提供)。

交通部107年開始於花東偏鄉試辦多元車輛共享服務(噗噗共乘),透過輔導及在地閒置資源建立乘車媒合預約服務平台,共好也補足偏鄉接駁最後一哩路。(圖片由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提供)。交通部107年開始於花東偏鄉試辦多元車輛共享服務(噗噗共乘),透過輔導及在地閒置資源建立乘車媒合預約服務平台,共好也補足偏鄉接駁最後一哩路。(圖片由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提供)。

透過電腦想像,不如實地蹲點以感受在地溫度

但實現交通平權,除了外在資源的介入,還需要在地可持續的系統,這些必需細膩且具有同理心地規劃操作,才能讓系統與資源都充份發揮功能。

「十幾年前交通部運輸研究所,結合人口、所得及公共運輸大數據分析,進行公共運輸的服務縫隙掃描,主動發現台灣有那些鄉鎮市沒有公車服務」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蘇昭銘教授說明為了實現交通平權,必需先了解需求在哪「但我們從實驗室或辦公室去看天下的時候,其實很難掌握在地的需求」,包括社區習慣的交通路線和班距、居民上學、上班及就醫的慣性、數位落差程度、在地的信任感等,都不是外人能把握的。

五年來,參與交通部在花東偏鄉地區試辦多元車輛共享服務(噗噗共乘)的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周諺鴻副總,分享理想與實際的落差「一開始我們都覺得科技可以帶來很大的改變」,但真正到了偏鄉,發現城市裡習慣的數位生活全都不合用,專案人員在地蹲點後,改用紙本記錄所有需求,並尋求在地組織的協助,幾個月後才慢慢能針對社區真正的困難與需求提出改善方案,例如確認在地居民是否能用Line或是APP預約車輛,或原鄉的長者不善用手機,改成以二維碼的貼紙去串連付費機制。

「噗噗共乘」計畫用在地人服務在地人,打造預約共乘,提供獨居供餐、就醫送藥及學童就學共享服務,讓偏鄉不偏、老少回家的路更近。(圖片由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提供)。「噗噗共乘」計畫用在地人服務在地人,打造預約共乘,提供獨居供餐、就醫送藥及學童就學共享服務,讓偏鄉不偏、老少回家的路更近。(圖片由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提供)。

為了讓噗噗共乘能持續發展,交通部的試辦專案以在地的居民與車輛提供服務,透過智慧交通的平台媒合有交通需求的民眾,從此老人家復健不必家人請假或花大錢叫計程車,連日常的採購、訪友、活動都能安全有效率地進行;同時也整合各部會的資源,並導入區塊鏈技術,清楚記錄每一筆費用,以杜絕弊端。

以在地力量實現交通平權

隨著各地區在地化的多元車輛共享服務發展,除了便利了偏鄉居民,提供服務的在地青年也多了就業或增加收入的機會,成為另一種返鄉青年的選擇,透過在地青年的服務,不僅容易得到居民的信任,也強化青壯族群對家鄉的歸屬感。這二年因為疫情,公共運輸的需求起起落落,這些熟悉社區的司機們又成為彈性防疫最好的執行者,從復健就醫、獨居供餐、客貨共乘等都因為有他們才得以實現。

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周諺鴻副總發現當制度連結起在地的情感,有時會出現想像不到的資源整合,在花東的噗噗共乘專案中,有司機會自己拿小板凳輔助長者上下車,也有乘客想自己花錢在車上加裝升降器,許多參與這樣專案的人員都認為,在工作中最大的收獲不只是實現偏鄉交通的可能性,更是一車又一車的笑容與歡樂。

107年開始的噗噗共乘,2年來在34個極限部落裏服務9000位居民,超過十萬人次使用,出車超過2.5萬次,累積超過16萬公里-可以繞台灣150圈,滿意度高達九成;而這樣的數字正隨著越來越多因地制宜的智慧交通服務不斷增加,期待由點連結到線,一點一滴實現行的正義。

也許未來這些最熟門熟路的在地司機,還能載著外地人到私房祕境去聽耆老說故事,也能利用科技縫補偏鄉交通,實踐「讓偏鄉不偏 回家的路不遠!」

高雄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建邦(中)及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教授蘇昭銘(右)與主持人林佳慧對談重要經驗。高雄市交通局副局長劉建邦(中)及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教授蘇昭銘(右)與主持人林佳慧對談重要經驗。

(交通部廣告)

其他人也在看

你可能有興趣

影音推薦

#廣編企劃|【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#9】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:改善交通,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|天下雜誌✕未來城市

已成功複製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