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城市設計 歡迎年輕人組「小圈圈」

做城市設計 歡迎年輕人組「小圈圈」
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擔任《未來城市@天下》開台論壇演講佳賓。圖片來源:天下實驗室
2018-03-15
11692
你聽過日本的「地方創生」嗎?比台灣更早面對人口老化的日本,為了振興地方經濟和吸引年輕人回鄉,推動以城鎮特色為核心的改革計劃。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在《未來城市@天下》開台論壇,說明台灣「一城市、一據點」的城鎮之心工程,與日本地方創生有何異同,以及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。以下為演講摘要:

去年,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台灣引起很大的爭議,我們有一項計畫叫「城鎮之心工程」,考量到台灣未來發展將面臨人口老化、少子化問題,將對鄉鎮的未來造成什麼影響?

根據國發會推估,台灣的人口大概在2024年就會達到高峰(目前總數2360萬人,每一年還有2、3萬人的成長),到2024年達到2370萬人的高峰,之後就往下走,而且是一去不回頭。簡單地算,2024年的15年後(2039年)就會少100多萬人,再15年到2054年會再少掉300萬人,也就是說到2050年左右,台灣剩就不到2000萬人。

台灣人會變少,都市人卻不會

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台灣人口太多了,人少一點也好。但是日本經驗告訴我們,更要擔心人口減少的區位問題。總人口減少,但都會區並沒有減少,受到衝擊的往往是比較偏遠的二、三線城市。

所以我們希望未來的建設要注重城鄉平衡,也就是未來大都會人口減少一點點沒關係,至少不要一直增加。而中南部、東部的人口能夠增加一些,因此在公共投資上,我們該把眼光多放在二線城市。

事實上,台灣人口密度高,很多鄉鎮往往連在一起,形成一個生活圈。因此,我們將投資重點擺在生活圈的核心市鎮,讓公共設施就齊全一點,就醫、就學、就養都方便,周邊人口不要一次就跑到都會裡去,而是在附近的城鄉之間遷移。

用「中型市鎮」連結一座城市

所以台灣的「城鎮之心」要各縣市先選出一個點,一個中型市鎮,政府投資3億多,強化它的公共建設。我們估計,如果一個中型市鎮,在一段時間內投入10到20億元,是可以翻轉它、帶動很多改變的。這一波,每個縣先只投一個,作為示範,提升環境與生活品質,讓更多人願意在地方住下來。

另外,我們也在研究日本地方創生的政策經驗。日本的地方創生政策有個副標題,叫做「町.人.工作創生」,町是人住的地方,要吸引人回流,重要的是創造工作機會。

日本做地方創生,甚至改變稅制

國發會兩年前開始推動「設計翻轉、地方創生」計畫,很單純從設計角度切入,希望讓設計團隊進入到地方,讓他們做比較完整的田野調查,找出當地的地方風格基因。再利用那些「基因」,轉化成很多視覺創作的元素:不管是包裝、視覺形象或產品。

去年在松菸展覽成果之後,很多朋友問我:難道你們對日本地方創生的理解,只是這樣嗎?事實上,日本的地方創生政策不只是針對設計而已,甚至包含稅制創新,讓民眾可以把要繳的稅,一部份指定給故鄉。此外也包括公務人力的調動,讓中央級公務人員去支援地方,甚至讓一個地方的大學副校長,去當地方政府的副首長。

我們目前在整理日本的經驗,盤點台灣各部會的相關政策,比如說教育部、農委會、文化部的相關計畫,開始構思如何引導對焦到地方創生。

各縣市都能組隊做地方創生

日本是中央訂出大方向後,就要求都道府縣、市町村,擬訂自己的地方創生計畫,過程中也會找地方企業、社會團體討論,擬定出可行的地方創生計畫。

計畫內容不只設計,還包括社會、經濟。我們明年會開始補助縣市政府,不管縣市層級的,或者是在生活圈層級的地方政府,擬定各自的創生計畫。

老實說,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推出補助後,沒有多少人能跟地方政府配合、好好推動規劃。初期可能要挑選比較認真、熱情的地方政府,跟專業者來進行,有些地方強調經濟的策略,有些地方可能強調設計的策略,再用各部會的計畫來支應他們。今年下半年,我們會把相關政策擬定出來,然後做部會的溝通協調,明年初開推動。

借鏡芬蘭建築社團

最後,對於設計與地方發展的關係,我有幾點看法。

第一點,鼓勵設計多和公共領域對話。我覺得年輕人很容易跨領域合作,我們只要提供機會。所以我滿鼓勵年輕人關注你的故鄉,然後串聯你的同學,讀社會系的也好、讀設計的也好,去思考我們可以一起幫這個故鄉想出全面性可操作的事。它不會是一個單純的、單一的工程案,也不要局限在設計上,它會是一個整合的空間建設加社會計畫。

第二點,期望設計也能夠成為一個產業,對設計者本身就是就業機會,甚至進一步在地方上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。日本推動地方創生的經驗有一本書《地方創生》,作者木下齊特別提到,我們推地方創生可以不要拿政府補助,自己來做、自己來分析地方的問題,然後找到商業模式來解決它。因此年輕人要看到現實問題,所以我覺得應該把設計視為一個產業,讓更多人能夠投入。

2016年Arkki露營活動。(取自Arkki官網)

最後一點,我覺得設計相關領域的人應該要有結社的概念。相較於其他地方,台灣設計的專業團體太少了。芬蘭就有一個很著名的建築社團叫Arkki,他們在做6歲到18歲的建築教育,舉辦為期一天或一週的課程與夏令營,從玩色彩,到關心自己家庭、關心社區,甚至對城市有一些思考。他們曾經有一個很重要的都市更新案,就是一群高中生提出來的。亦即,建築師除了做自己的專業外,也會去關心、集合來推教育、培養人才,我覺得這對社會與專業的發展都是蠻重要的。

延伸閱讀

【未來城市開台論壇】勤美學豪華露營怎麼來?不斷收放idea到最精華的3%【客座總編輯】吳漢中:改變企業、社會、城市,都需要懂「人」【未來城市開台論壇】做「社會設計」,要社會大一點、設計小一點【未來城市開台論壇】「宜蘭經驗」好在哪?為了對的人,苦等7個月也願意【未來城市開台論壇】建築改變地方:伊東豊雄的啟發【未來城市開台論壇】世大運品牌操盤手:台灣需要設計長【未來城市開台論壇】災後救援,企業捐完錢後剩什麼?

其他人也在看

你可能有興趣

影音推薦

#廣編企劃|【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#9】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:改善交通,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|天下雜誌✕未來城市

已成功複製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