蔣經國輪椅是這做的!榮總身障重建中心:用義肢輔具與全台巡檢,撐起被時代輾過的人

蔣經國輪椅是這做的!榮總身障重建中心:用義肢輔具與全台巡檢,撐起被時代輾過的人
榮總身障重建中心歷史悠久,幫助許多失去四肢的人重新站起。圖片來源:賴永祥攝
2022-06-28
採訪、撰文・陳芳毓 攝影・賴永祥
8987
「榮總身障重建中心」委身於一座八樓建築地下室,跟對街氣派的榮總門診醫療大樓群形成對比。

翻開舊照片,當年病患走下樓梯後,先推開重建中心的深色鐵門,順著漆黑走廊看去,左邊一列頂到天花板的大型工具機,右邊一排鋁架隔間辦公室,復健空間在最後方。配置不像診間,反而像工廠。

這裡的確曾是工廠——它不只「一條龍」研發、製作、維修輔具與義肢,也為失去四肢的人,裝配完整新人生。

做好事,也要能養活自己

身障重建中心由國民政府成立於1947年的南京,每個被時代輾過的人們,都接受過它的照顧:1940年撐起二戰傷兵,50、60年代幫大批小兒麻痹患者站起來,70年代則迎來被經濟起飛拋下的工殤勞工。這幾年社會富裕了,上門的換成因糖尿病等文明病截肢的老人、車禍傷者,及被不明原因骨肉瘤纏身的孩子。

鼎盛時期,重建中心有上百位義肢輔具技師,他們18歲加入,一路做到退休。櫥窗裡展示一籃生鏽的鋸子、起子與鐵鎚,70年前,技師就靠它們徒手削木頭、皮革與鋁架,打磨出六萬多具義肢。前總統蔣經國的輪椅、友邦元首的訂製鞋,都出自這裡的技師之手。

當民間義肢公司興起,其他有義肢輔具部門的醫院如振興、台大,皆已裁撤,只剩榮總憑藉對榮民的承諾,咬牙苦撐。然而「協助弱勢」的定位:服務要多,價格得低,注定了身障重建中心營運的兩難。在客戶流失、民間競爭下,更是連年入不敷出,人才不斷流失。

然而,做好事,也要有能力養活自己。「再不轉型,可能要被裁撤!」2016年,在榮總體系當過數十年醫務行政主管的王馥庭,就在緊繃氣氛中加入身障重建中心,擔任推廣組組長。

連結醫院:搭起病人轉介橋樑,流程比別人快一個月

公家單位人事難節流,只能全心開源。其實,身障重建中心有如坐擁金山的乞丐,榮總就有許多出院後立即需要輔具、義肢的病人,不過雙方從未合作。

因此,王馥庭加入後第一件事,就是連結。

病人住院時,身障重建中心就開始評估、製作輔具、代辦申請等流程;病人出院便直接把輔具帶回家,避免舟車勞頓,儘早開始復健。

王馥庭說,這套「連貫性持續照護流程」約45天,為病人省去搜尋輔具、詢價、申請補助、學習使用輔具等繁瑣細節,比一般醫院快一到三個月。

榮總身障重建中心-榮總-義肢-輔具製作-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-銅獎-智慧醫療榮總身障重建中心連結醫院,加速打造病人輔具。圖片來源:賴永祥攝

連結醫院的另一個好處,是能接起需求特殊的病人。身障重建中心前主任是骨科名醫陳威明(現任台北榮總院長)、現任主任是骨科名醫邱方遙,都全力支持轉型;有特殊案例也會找重建中心合作,邊緣小單位漸漸在院內累積了名氣。

曾有一位惡性巨大的骨肉瘤患者,因截去整條左腿與臀部,膀胱改道與大腸造口須在腹部開兩個洞。重建中心的技師、復健師與醫師會診後,決定在義肢套筒上打兩個洞,讓導管穿過,方便穿脫,民間單位就很難提供客製化服務。

「身障重建中心有醫療與社會責任,會為病人做『困難不賺錢的事』,」王馥庭說。

連結政府:每三個月環台一周,為榮民與弱勢修輪椅

身障重建中心不只製造輔具,還做售後修繕。

由於榮民分散全台與離島,為了修義肢與拐杖,早期技師們得提著沈甸甸的工具箱趕火車,巡迴33個榮總系統醫院與榮民之家。這幾年老兵凋零,技師們雖已能開一台廂型車跑全台灣,團隊也多了復健醫師與物理治療師,卻逐漸沒東西可修。

與其等人上門,何不主動出擊?在縣市政府請求下,重建中心開始為一般民眾修輔具,雖然一次工資只有幾百元,也能積少成多。

原本,縣市政府補助身障者輔具的流程有二種,一為民眾先付錢給廠商,再向政府申請補助,期間就得自己承受經濟壓力;二為廠商與縣市政府簽訂「代償墊付」合作。但身障重建中心除了主動與縣市政府簽訂「代償墊付」合約,並提供輔具量身製作及合適輔具,於現場付差價即可擁有適切輔具;成品類輔具還會提供專業衛教,讓民眾使用更安心。
榮總身障重建中心-榮總-義肢-輔具修繕-義肢修繕-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-銅獎-智慧醫療身障重建中心跑遍全台,為民眾修繕輔具。圖片來源:賴永祥攝

「榮總是公家單位,歷史悠久也有誠信,縣市政府比較放心,」王馥庭說,口碑傳開後,這幾年愈來愈多地方政府要求合作,重建中心態度也從被動轉為主動,這五年陸續與五個城市、九個社福機構簽約,服務據點快速增至47個,「每兩、三個月就會繞台灣一圈!」

全國輔具維修檢測服務,除了為政府省下約2,500萬元新購預算,更有超過萬人被納入重建中心的照看路線,無論是腦麻孩子的特殊鞋、獨居阿公的輪椅、天生無腳掌女孩的義肢⋯⋯都替寸步難行的弱勢者,找回了行動自由。(延伸閱讀|AI創業,如何滿足14萬身障者就業需求?|Tech for Good

連結學研:導入科技與創新,用AR與病人共創輔具

過去,身障重建中心成員都是傳統技師,近年補進復健醫師、職能物理治療師,也開始有了科研能量

2016年,陳威明先成立3D列印技術發展暨資源整合中心,以3D建模使輔具設計更精準;這兩年,連「元宇宙」也成了老技藝的新應用。

有天,一位因骨肉瘤失去右手臂的少年從屏東來回診,花了六萬元訂做的義肢,他卻不想戴,一是怕同學笑,二是打球不便。

「為何不用輔具?因為太醜,」王馥庭觀察,輔具的外觀比想像中的重要,即便是老人家,也寧拿雨傘,不拿拐杖。但不戴義肢,除了外觀與方便問題,還可能因重心不平衡造成脊椎歪斜;然而,民間廠商的酷炫科技感義肢要價不斐,營收剛站穩的重建中心,也無力雇用科技研發人才。

怎麼辦?王馥庭鼓起勇氣,與院內數百位醫師一同競爭院內研究經費,申請到一個五年計畫:用「元宇宙」改善義肢設計流程,解決少年的困擾。

原來,一個義肢分為「義肢」與「套筒」兩部份:先將套筒固定在殘肢上,再裝上義肢。義肢穿起來是否舒服、穩定,套筒是關鍵。少了右手的少年,希望套筒兼具保護作用,確保打籃球時,沒有骨骼的殘肢不被撞傷。

但過去設計義肢,技師得拿著筆、尺,對照著病人身體,一筆筆畫、一槌槌敲;之後還要石膏灌模、取模、修改,不但有誤差,也很耗時。

在台科大研究生協助下,團隊先將少年上半身進行3D掃描影像,檔案丟進討論室,所有人帶上VR眼鏡參與討論;少年再根據體型、喜好與使用經驗,回饋修改方向,連顏色都可以挑選;技師也可即時修改,確認少年的需求。

如此一來,不但減少溝通與設計成本,更免除少年與父母南北奔波之苦。

最後,他們共創出一個用潛水布與塑膠做成的護套,耐拉、防撞,穿起來平整,白色外觀更是新潮,宛如《星際大戰》風暴兵的盔甲。

試穿護套的當下,少年的母親告訴王馥庭,「截肢兩年來,終於看到他笑了!」這也使王馥庭庭思考,過去重建中心比較不會站在顧客角度解決問題,做出的義肢只能說「堪用」,「現在會想,如何讓顧客更喜歡!」

幫病人站起來,也拉自己一把

「以顧客為中心」的思維,解決了病人的困擾,也助重建中心掙出了財務泥淖。儘管疫情肆虐,近三年營收卻節節高升,是前幾年的三倍;30多則媒體曝光,連國際友人也指名參觀。

黑暗的地下室入口,改成了明亮寬敞的體驗區,牆上一排專利證書與感謝狀,記錄了轉型的軌跡;下方一列簇新的輪椅輔具,彷彿將載著病人迎向無礙人生。

擅長幫病人站起來的身障重建中心,這次,也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了。

榮總身障重建中心

榮總身障重建中心-榮總-義肢-輔具-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-銅獎-智慧醫療-智慧醫院榮總身障重建中心獲得2021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。圖片來源:賴永祥攝

獎項:2021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銅獎
得獎項目:輔具有愛 人生無礙

醫療前線,還有哪些故事?看更多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專訪報導:

#1 從基因研究到AI心電圖 世界級腎臟專家林石化:病人看得愈多,醫師會的愈多!
#2 督促醫護洗手的娘子軍!台大感染管制中心:聯手電資學院,打造全球最大感染監測系統
#3 老了就得插鼻胃管?小港醫院咀嚼中心:從篩檢、復健到研發果凍,幫病人找回吃東西的樂趣
#4 蔣經國輪椅是這做的!榮總身障重建中心:用義肢輔具與全台巡檢,撐起被時代輾過的人
#5 高雄長庚:科學配科技,顧心也安心 癌友血色腸造口變人生紅玫瑰
#6 成大安寧居家團隊:救生伴死,每週讓家屬喘息一天 陪病人在家走最後一程

其他人也在看

你可能有興趣

影音推薦

#廣編企劃|【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#9】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:改善交通,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|天下雜誌✕未來城市

已成功複製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