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式AI導入司法判決書系統喊停,AI是法官新助手或爭議之源?

生成式AI導入司法判決書系統喊停,AI是法官新助手或爭議之源?
未來城市Podcast EP.67 未來大來賓:台灣高等法院審判長何君豪。圖片來源:未來城市
2023-10-23
整理・許靜之
7821
國內刑事法官每月平均處理60件訴訟,其中四分之一是酒駕,加上簡單的竊盜、傷害等案件,就佔七成。司法院原定在九月預計引入AI系統生成判決書草稿,提升法官工作效率,但引發各界疑慮,暫緩推行。

根據台灣公務機關規定,生成式AI產出資訊仍須人員做最終判斷,不會出現「AI法官」;事實上,現有系統已有簡易AI應用,減少法官書寫判決時出錯。此外,國外也出現不少AI的司法應用案例,可降低民眾訴訟花費、預測再犯機率等,成為法官得力助手。

高等法院審判長何君豪具有法律、資訊雙背景,在2000年就讀資訊碩士班期間就接觸AI,擔任司法院資訊處長期間引入許多「辦案小工具」。AI能如何幫助法官工作?可以提升法律的近用權嗎?未來還有哪些司法應用AI的可能?

未來城市Podcast EP.67

▹ 未來主持人:未來城市頻道總監 陳芳毓
▹ 未來大來賓:台灣高等法院審判長 何君豪

▹ 訪談精華一次收藏:

未來城市-何君豪-生成式AI-AI-AI應用-人工智慧-高等法院-法官何君豪認為,AI能替法官減輕工作、加快案件進度。圖片來源:未來城市

Q:司法院預計導入的這套判決書生成系統,適合法官應用在哪些案件上?

何君豪(以下簡稱何):目前司法院選定不能安全駕駛、幫助詐欺等兩類案件示範使用,雖然還不夠成熟,但在生成式AI導入發展初期,必須選定幾個簡易模型不斷累積。以Midjourney為例,要生成卡通或梵谷等各種風格圖片,都需要慢慢訓練。

司法院導入生成式AI,就像是小孩子在學走路,要一步一步慢慢走。我個人認為司法院訂定應用範圍,都符合行政院公布的生成式AI參考指引。我們面臨的現狀是,不能因為他還是小孩子,就完全不讓他走,我們國內AI發展也並不及國外迅速。

Q:司法院這套系統主要是生成判決書草稿,再讓法官審閱並編輯處理,法官的工作會按照此流程進行嗎?

何:這套系統目前的功能,只有生成簡易案件的判決書草稿,其實對法官來講幫助並不是那麼大,不過這是一條必經之路,因為所有系統都是先從簡易功能開發起。

就像是企業要推出新產品,還位在產品週期的創新期階段,使用量通常很少,不過依然有一群科技嚐鮮者會想要使用。蒐集這些使用者的回饋經驗,產品才可能邁向成熟期,所有系統開發都需要這樣慢慢累積,不可能一蹴而幾。以ChatGPT為例,GPT模型早就開發出來,逐漸迭代版本後,在去年才對外釋出。

以前我常常自己寫程式、做一些「辦案小工具」,再分享給別人用;擔任資訊處長時也把一些做過的東西帶過來,與同仁一起提升水準,從單機版持續開發成網頁版,系統愈做愈大,還需要請外包廠商來維護。

所以,評估資訊系統有沒有用,不能在一個系統剛誕生時,就以高規格標準去期待與評價。

Q:我很好奇您剛提到的小工具,是在什麼情境下決定自己動手寫程式?

何:以涉及侵權行為的案件為例,當我們要計算勞動力喪失或減損的賠償金額,以前都參考同一份表格,例如一個人勞動能力還有30年,按照一年計算一次,但其實這個計算方法會有偏誤,因為薪水不是一年領一次,大部分是每個月,甚至有些人是15天領一次薪水。

我個人不能接受這個一年一次的算法,所以只好寫一個程式,希望解決問題。當初並不只有我一個人在寫,葉奇鑫檢察官也寫了一個版本,只是因為我後來當了資訊處長,所以把自己這版製作成「霍夫曼一次給付試算」工具網頁。

網頁版特殊之處在於,輸入相關數值計算後,還會生成一段文字,可以直接引用貼到判決書,許多法官都會使用。

霍夫曼一次給付試算-AI-生成式AI-人工智慧-何君豪-高等法院-葉奇鑫-法律法官輸入一定數值後,「霍夫曼一次給付」頁面便會生成文字,供法官參考。圖片來源:截自霍夫曼一次給付試算網頁

Q:這好像有一點點生成式AI的影子了?

何:原本司法院九月推出的判決書生成式AI,其中有加入規則系統(rule-based),還可以勾選條件,其實還不太談得上生成式AI,因為生成式AI不是給A就寫出B,而是可以取代人類的思考判斷,而不是只有替代人類的操作行為。不過這依然是一個必經的階段。

九月行政院公佈生成式AI指引,其中提到AI生成內容不能是唯一依據,所以在判決書生成後,必須經過法官確認核實。我們可以想成指導老師和研究生的關係,研究生必須先清洗資料、蒐集文獻,否則老師就要做一些零碎的工作,但是老師的價值不在此。

此外,機密文件不能使用開放式AI生成,不過這個AI系統地端部署在司法院內網,根據行政院指引,可以使用。(延伸閱讀|組織如何導入ChatGPT?中研院:從做FAQ等「高影響、低複雜」任務開始

Q:大家對於新科技可能會比較謹慎,必須反覆討論,才有機會得到多方認同。在國外有沒有法律成功應用AI的案例?

何:國外不但律師界在用,法院和警務系統都有應用案例。其中一個是IBM華生超級電腦(Watson),許多律師事務所出價購買其中運作的AI系統,操作方法類似ChatGPT,可以回饋你問的問題,不過背後技術與現在的大型語言模型不太一樣。

另外,有一位英國留學生布勞德(Joshua Browder)發明「DoNotPay機器人」,當遇到汽車超速罰單或欠稅等簡單案件,在APP上按一按就能產出一張上訴書。這幫助很多人打贏官司,勝出率甚至達到40%,會跟律師搶生意。所以,AI在司法應用成熟不見得要高,關鍵還是產品本身。

有些人會說律師不像法官,法官要更謹慎,不過事實並非如此。美國在假釋受刑人前,有一個評估再犯風險的AI系統「COMPAS」,協助法官做判斷。當然有人會認為演算法不公,可能涉及歧視,但是經過研究證實,這套系統判斷準確度比人類還好,使用上是沒有問題的。

坦白講,有時候人類做這種判斷也只能猜測,選擇只有「放」跟「不放」,這常牽涉非常多主觀因素;但是這套系統會把每個因素埋進一個回歸式,最終再看與人為判斷是否符合。如果跟法官的想法差不多,算是AI直接支持他;但決定還是法官自己的,如果法官意見與評估系統不同,也必須提出理由。

我覺得這能抑制人類的恣意妄為。因為,法官是審判「獨立」,不是「孤立」,更不是「霸道」。如果你沒有比AI準,至少要能指出它的瑕疵,提出自己的觀察。過去許多這種裁量,法官也沒有附理由,AI這就挑戰了過去法官工作的型態。(延伸閱讀|烏龍判決有解?哈佛實驗:AI法官少保釋5成高風險罪犯

AI-AI應用-人工智慧-生成式AI-何君豪-司法-司法審判-法律何君豪強調,法官應說明與AI判斷有所出入的理由,藉此降低判決錯誤的可能性。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
Q:在美國請律師非常貴,因而誕生DoNotPay這套服務。AI似乎也可以提升我們對法律的近用權?

何:是的,中國只要在一線城市,法院裡都有一台被稱作機器人的電腦,只要按一按就能生成訴狀。雖然這並非生成式AI,只是輸入條件後給你一段文字,但這對民眾很方便,對法院也是,因為格式固定,所有事實都會寫在某一段,比較好抓取資料。

另外,美國有一個預測警務系統Predol,在2008年大數據興盛的時期,透過演算法找出犯罪熱點,成功降低犯罪率。原本很多美國警務機構都去購買這套系統,但是現在已經沒什麼人在買了。

因為這套系統模型是模擬地震,但是人不像地震斷層帶不會跑,人是活的。如果警察在這些地方加強巡邏,看到同伴被抓,幫派就會跑掉了。

所以,這個系統必須一直更新,否則,尚未形成大量犯罪,它就預測不到犯罪熱點,會一下準、一下不準。

Q:看起來國外已有非常多AI應用在司法的經驗,可以給國內參考。從您的經驗來看,未來台灣還有哪些AI協助法官判案的可能?

何:事實上,AI在國內司法體系已經有不少應用,例如有一個系統能幫法官檢測,判決書是否前後不符,再犯是不是忘記寫累犯等。還有,過去判六個月內可以易科罰金,但相加超過六個月就不能。這後來被指違憲,所以修法通過後,我跟蕭奕弘法官、外包廠商趕快寫出一個程式,可以彈跳視窗提醒法官。

坦白講,三年後應該就沒有人會用這個系統了,因為大家已經不會忘記這些新修正的規定,但修法初期仍有提醒的功用。

只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,資訊一定可以幫助法官辦案,價值是創造出來的,否則資訊產業不會如此蓬勃發展。

另外,我個人認為「AI法官」在簡易案件是可行的。法官工作很忙,因為法官人很少,可是案件愈來愈多,應該優先處理核心事項。以前強制執行都是法官執行,後來就修法變成司法事務官;但像支付命令不用附理由或證據,只要固定格式,交給AI法官產出也可以。

目前紅燈違規只要被機器拍到,就是機器做出處分。未來若把認罪系統公開,讓大家自己上去按按看,看法院可能判多少;如果你可以接受,檢察官也按按看,就能可成機器審判,這是可能的一種嘗試。

前幾年,愛沙尼亞曾提出「小額訴訟交給AI法官審判」的想法,在各國引起廣泛關注;可是後來可能反對勢力太大,就沒有繼續做。

愛沙尼亞當時的資訊部長很年輕,才30幾歲。我認為這是世代差異,年輕人覺得沒問題,年紀比較大都覺得有問題。去年愛沙尼亞發佈新聞稿,表示沒有要做AI法官,這樣是最好的。為什麼?因為他們不做,台灣來做就是全球第一。

別人不做,就是我們的機會。幸好台灣還有這個機會,不然每次都當老二,也會很辛苦,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感想。

聽懂未來:關於生成式AI,我還想知道更多⋯⋯

未來城市給你更多知識補充包!

想聽更多未來城市Podcast節目?

  • 首播時間:隔週六播出。
  • 頻道搜尋:天下雜誌Podcast頻道「聽天下」,或關注未來城市網站「未來城市Podcast」系列內容。
馬上收聽:未來城市Podcast播放清單

其他人也在看

你可能有興趣

影音推薦

#廣編企劃|【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#9】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:改善交通,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|天下雜誌✕未來城市

已成功複製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