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都市長資歷,是總統大位的最佳跳板嗎?

首都市長資歷,是總統大位的最佳跳板嗎?
許多人認為,擔任直轄市長是當選總統的有利條件之一。圖片來源:黃偉哲臉書
2022-05-10
文・鄭錫鍇(台灣公共服務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)
13007
直轄市長,是否是登上總統的有利跳板?從歷史觀之,李登輝、馬英九及陳水扁的經驗告訴我們,答案是肯定的。

在官派時期,台北市長由行政院任命,經過領導市政的珍貴歷練,理所當然成為總統候選人的首選。

李登輝曾於1978年到1981年擔任台北市長,在《蔣經國日記揭秘》一書中,蔣經國對李登輝讚譽有加,曾於1979年寫下「李市長有工作熱情,又有新的科學觀念,是可以培植的一位人才。」

1994年市長民選,1996年,李登輝便以581萬票當選台灣首屆民選總統。

再看馬英九,他於1998年及2002年連任兩屆台北市長,2008年當選總統,締造政黨二次輪替。當時與他競爭總統大位的是蘇貞昌與謝長廷,謝長廷曾在1998年及2002年連任高雄市長,蘇貞昌也在1997年與2001年連任台北縣長。

馬英九-總統-就職典禮-連任-台北市長-選舉馬英九曾任台北市長,2008年當選總統並於2012年取得連任。圖片來源:馬英九臉書

為什麼擔任直轄市長有利直攻總統大位?

在台灣,直轄市長具有高度策略地位;不僅握有龐大行政資源,可參加行政院會議,爭取中央資源,又能為自身所屬政黨增加曝光度。此外,台灣是藍、綠割裂的社會,直轄市長代表的意識形態往往凌駕專業,成為政黨提名及選民投票的最重要參考因素。

因此,許多特定選民眼中的「理想」直轄市長,是一方面可與中央執政黨對抗的「戰鬥市長」,另一方面又要能維持與中央的適度夥伴關係,以挹注更多資源推動市政。

再者,透過直轄市長的高曝光率,市長在選前也常須扮演「母雞帶小雞」的功能,帶領所屬政黨候選人進行競選活動;也可利用特權,將市政資源透過「結構孔道」(structural hole)技巧性傳輸給所屬政黨。這種既合作又對抗的政治能力,藝術多過於專業。

如果有所謂的「政治職涯」發展路徑,經過直轄市長嚴苛歷練所蓄積的政治動能,自然是挑戰總統大位的最佳政治資本。

因此,出色的直轄市長,往往是總統候選人首選;也是受選民寄託,成為藍、綠資源重組的「救世主」,「韓國瑜事件」最具代表。

然而,政治職涯往往也殘忍並充滿弔詭。

陳水扁在1994年選上台北市長,1998年競選連任失敗。他在落選後曾引用邱吉爾的名言:「對政治人物的殘忍,乃是偉大民族的象徵」,出人意料的是,他卻在2000年競選成功成為總統,並在2004年順利連任。

市長連任失敗、卻能一舉登上總統寶座,實是特殊案例。

現任總統蔡英文的經歷則更罕見。

相較李登輝、陳水扁、馬英九,蔡英文是台灣史上,直轄市長(新北市長)選舉失敗,在欠缺地方治理經驗下,於2016年當選總統、並於2020年連任的唯一一人,打破「當過台北市市長才有更大機會當選總統」的舊典範。

蔡英文-總統-選舉-連任-台灣選舉-當選蔡英文雖無地方治理經驗,仍成功當選總統並連任。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
但「當過重要城市市長有助競選總統」,也非通則。

反觀紐約市,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、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,也是對全球經濟、金融、媒體、政治、教育和娛樂具極大影響力的國際大都會;歷任市長即便政績與聲望卓著(如朱里安尼(Rudy Giuliani)、彭博(Mike Bloomberg)),至今卻仍無人登上總統寶座。

放眼未來的新政治情勢,首都與六都首長,仍是登上總統寶座的有利跳板,但競爭將更為激烈。要如何善用這個跳板?理論上,政績與擴大社會基礎(選票)才是王道。

以目前聲望極高的新北市長侯友宜為例,轄區有2,053平方公里,轄區內城鄉差距大,市政問題複雜棘手,必須扮演「穿布鞋」的市長;台北市才272平方公里,高度都市化與現代化,加上基礎建設良好,是個可以「穿皮鞋」的市長。相較之下,把新北市治理好遠較台北市困難,做得好是英雄,否則也可能成為「屎缺」,周錫瑋是個前例。

從演繹的角度,關於「直轄市長是否是登上總統的有利跳板?」這個問題,李登輝、馬英九及陳水扁經驗已告訴我們大部分的答案,但謝長廷、韓國瑜、蔡英文也提供了另一種教訓。歷史經驗雖可以參考,但對未來的預測力仍有限。(延伸閱讀|吳奕軍專欄|「城市治理無能,治理不了國家」 76%鄉親反對,紐約市長閃退總統大選


未來選民通識課系列:

#1 首都市長資歷,是總統大位的最佳跳板嗎?
#2 政壇「彼德原理」:好市長為什麼不一定是好總統?
#3 市長選總統,該補強哪三種能力?傑出企業經營者,會是好總統嗎?
#4 沒當過市長的蔡英文,為何選得上總統?談選民期待差異
#5 六都市長優劣勢分析:誰最有2024總統相?

其他人也在看

你可能有興趣

影音推薦

#廣編企劃|【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#9】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:改善交通,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|天下雜誌✕未來城市

已成功複製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