捷運三鶯線動工後,鶯歌區原本的綠地逐漸消失,至少要等到2023年才能熬過施工期,在水泥叢林裡如何打造一座保有自然生態、符合當地居民生活習慣的公園?
台北、舊金山、溫哥華、維也納公園怎麼做出各個年齡層的人都能玩的公園,甚至一座公園滿足視、聽、嗅、觸覺的感官刺激訓練?通用設計的公園對親子有什麼好處?
臺中,真的不一樣了!四年以來,不斷躍起蛻變下,柳川、綠川整治、舊城再生接連完成,加上中央公園、嶄新火車站的落成啟用,以及蓄勢待發的花博盛會、捷運綠線開通…憑著一股真誠的力量,將臺中推向更令人嚮往的美好未來。
隨著社會環境與人們需求不斷改變,兒童遊戲場如何與時俱進?過去的兒童遊戲場又如何影響未來遊戲場的選擇與設計?
世人最熟悉的繁華大都會,都政府如何用智慧科技,讓東京成為全球對環境最友善的城市?
台灣能買到「空氣盒子」偵測PM2.5,卻難以帶起民眾主動關心。美國大學生如何帶動高中生,組裝監測器,甚至主動上街監測空污、河污?
智慧環境整治,古典與未來智慧並存
談到設計覺得很奢華遙遠?對於城市建設來說,「設計」是經營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,而在打造民眾看得見的建設之前,政府團隊更要設計溝通平台,凝聚與專業人士、民眾的共識。
台北市明年將在信義計劃區、南港軟體園區、內湖科學園區等5個地區建置1萬2,600盞智慧路燈。民眾對未來城市生活將有不同的體驗,但也引發對個資保護和個人隱私的疑慮,究竟智慧路燈帶來什麼樣的管理變革和生活型態?
上有年邁父母、下有孩子的「三明治世代」最擔心的照顧難題,一直是所有縣市長心中的大魔王。上任不被看好的全台最年輕市長林智堅,卻成功解決了。他如何讓新竹的中年人安心工作、老年人開心生活?